我國聚氨酯的發展情況和原理生產情況介紹
類別:行業新聞文章出處:未知發布時間:2020-02-21 瀏覽人次:
我國聚氨酯工業起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1958年大連染料廠開始研究甲苯二異氰酸酯,1962年建成年產500t甲苯二異氰酸酯生產裝置,為我國聚氨酯工業奠定了基礎。1959年上海市輕工業研究所開始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研究,同期江蘇省化工研究所也進行了聚氨酯樹脂以及原料的試驗研究。1964年江蘇省化工研究所與南京塑料廠協作,聚醚型聚気酯軟質泡沫塑料投入中試生產。1966年江蘇省化工研究所與南京橡膠廠協作,混煉型聚氨酯彈性體投入中試生產。天津化工研究院和天津油漆廠在國內最早開展聚氨酯涂料的研究,直到1965年后,在天津、上海等地才有少批量聚気酯涂料生產。上海合成樹脂研究所研究成功雙組分聚氨酯膠黏劑,1966年由上海新光化工廠投入工業化生1976年江蘇省化工斤組織江蘇省化工研究所等單位進行聚氨酯跑道的技術攻關,于1978年開始鋪設大面積的聚氨酯跑道和各種類型體育場地。1981年廣州人造革廠建成了我國第一套聚氨酯人造革生產裝置,山東煙臺合革廠引進日本技術于1983年生產聚氨酯合成革1984后開始生產與聚氨酯合成革配套的原料及其漿料。1974年開始研究聚謎型聚氨酯防水材料,并進行應用試驗。山東煙臺気綸廠引進日本技術,于1989年10月建成我國第一家氨輪絲生產廠我國聚氨酯工業在1978年前有一定規模的小工業裝置生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由于原料配套工業以及應用開發等工作基礎薄弱,發展綬慢,當時聚氨酯樹脂總生產能力僅為1.1萬噸,產量僅5000左右,品種僅有30余種,這一階段是我國聚氨酯工業的初始開創階段。1984年10月成立了“全國聚氨酯行業協作組”,協作組下設聚醚、異氰酸酯、泡沫塑料、彈性體、膠黏劑、涂料6個專業組,并設立《聚氨酯工業》編輯部。1994年12月經國家批準,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正式成立。自從20世紀70年代未我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后,山東煙臺合成革廠從日本引進1萬噸年MDI/PAI裝置,于1984年投產,這是我國第一套利用當代先進技術生產MDI的裝置,使MD生產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銀光化學工業公司引進德國技術和設備,于1990年建成投產2萬噸年TDI裝置。1987年沈陽石油化工廠從意大利引進的1萬噸年聚醚多元醇裝置投產,1989年天津石化公司三廠和錦西化工總廠各自從日本引進的2萬噸/年緊多元醇裝置先后投產。這三套裝置自動化程度高,技術先進,產品滿足國內市場用戶要求。由于既建立了聚気酯原料生產裝置,又引進了生產聚氨酯制品的先進設備,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聚氨酯工業的發展更加迅猛,無論產量、品種、技術水平都成倍的增長、提高,產量年平均増長率保持在15%以上,1998年聚氨酯樹脂總產量達到77萬噸按照國外咨詢公司AL的資料,中國1982年聚氨酯產量僅7000,而到2005年達到290萬噸,年均増長率為25%,估計2010年將達到430萬噸,年均增長率為8.1%。其統計資料見表1-9。
表1-9 2005~-2010年中國各地區聚氨酯產量和年均增長率。

據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統計,中國大陸2003年聚気酯產品消費量210.4萬噸,2004年259萬噸,2005年達300萬噸,2006年估算約360萬噸。2003~2007年我國緊気酯產品消費量見表1-10由表1-10可見,我國的聚氨酯樹脂產量年均増長率在20%以上這個數字約為GDP増長率的2倍,其中尤以硬質泡沫、彈性體、合成革和氨綸纖維増長最快。硬質泡沫迅速增長主要是由于建筑節能保溫需求的拉動。目前,我國PU產品消費結構中合成革漿料、鞋底原液、氨綸和涂料占有較大比例,2008年的PU產品消費量合計為480萬噸(其中含溶劑160萬噸)。
1.3.2我國聚氨酯原料的生產情況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増長,國內對聚氨酯需求達到15%以上,聚氨酯主要原料MDI、TDI、聚需求巨大,價格也隨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而上張,這一巨大商機促進了全球聚氨酯原料廠商在中國新一輪的投資熱潮,也加快了國內企業新建、擴建大型原料項目的速度。
2003~2005年我國聚氨酯主要原料和產品消費量見表1-11

聚氨酯摩擦輪

聚氨酯摩擦輪
下一篇:我國異氰酸酯的生產情況 上一篇:全球MDI的生產情況
此文關鍵詞:脫硫球磨機橡膠襯板,球磨機襯板,潤磨機橡膠襯板,聚氨酯橡膠塊,脫硫球磨機襯板,石灰石球磨機橡膠襯板